#癌症病患營養支持療法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
***重點整理***
1.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癌症病患體重減輕,諸如 :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消化吸收功能不佳、食慾減退及新陳代謝紊亂 (metabolic aberrations)等。
2. 癌症病患在癌症治療期間,會碰到體重急速下降、體力與免疫力變差等問題。營養不良嚴重者,醫師考量體力不足所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也許會延後甚至中斷癌症治療,結果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還可能威脅生命。
3. 癌症病患體重減輕,除了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外,也會使得癌症治療的預後變差 ; 癌症手術及放化療需要大量營養能量補充,會造成已經體重在下降中的癌症病患,情況雪上加霜。
4. 含精胺酸(arginine)、麩醯胺酸(glutamine)、魚油、支鏈脂肪酸、核苷酸(nucleotides)及核糖核酸( RNA)的免疫營養補充品(immunonutrition ),可以降低整體癌症治療併發症(1) 。
5. 一般的全靜脈營養並不包括麩醯胺酸,需額外自行口服或注射的補充(2)。
6. 文獻報告,確定對癌症病患營養支持療法有效果的營養補充治療還有 :
鋅及硒(Selenium)(6)、白胺酸(leucine)(10)、牛磺酸(taurine)(11)、薑黃素(curcumin)水飛薊素(Silymarin)(13) 、槲皮素(quercetin)(14)、益生菌(probiotics)、益菌生(prebiotics)(15)、消化酵素(16)、對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17)、二羟基香豆素(Oleanolate)(18)、菸鹼酸(niacin, vitamin B3)(19)、褪黑激素(Melatonin)(20)、錳(Manganese) (21)、鎂(Magnesium) (22)、茄紅素(lycopene)(23)、葉黃素(Lutein)(24)、檸烯(Limonene) (25)、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26)、維生素B12 (27)、肌醇(Inositol)(28)、吲哚素(Indole-3-carbinol)(29)、甘草(Licorice)(30)、甘胺酸(Glycine)(31)、穀胱甘肽(Glutathione)
(32)、葡萄糖胺(Glucosamine)(33) 、人蔘(34) 、銀杏(Ginkgo biloba)(35)、薑(Ginger root)(36)、葉酸(Folate)(37, 38)、類黃酮(flavonoids)(39)、輔酶Q₁₀(Coenzyme
Q10)(40)、肉桂(Cinnamon)(41)、膽鹼(Choline)(42)、兒茶素(catechin)(43)、左旋肉酸(L-carnitine)(44)、維生素D、鈣(45)、甜菜鹼(betaine) (46)、大蒜素(Allicin)(47)。
(((本文開始)))
為何癌症病患會體重減輕 ?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癌症病患體重減輕,諸如 :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消化吸收功能不佳、食慾減退及新陳代謝紊亂(metabolic aberrations)等 。癌症病患在癌症治療期間,會碰到體重急速下降、體力與免疫力變差等問題。營養不良嚴重者,醫師考量體力不足所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也許會延後甚至中斷癌症治療,結果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還可能威脅生命。
而癌症病患體重減輕,除了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外,也會使得癌症治療的預後變差 ; 此外,癌症手術及放化療需要大量營養能量補充,會造成已經體重在下降中的癌症病患,情況雪上加霜。
癌症病患體重減輕怎麼辦 ?
直覺上,對體重減輕的癌患,給予口服或注射的營養能量補充,是最佳處理方式。但是近年來實證醫學顯示,不是所有體重減輕的癌患,對於營養能量補充,都會有正面的反應,甚至有些人會因營養能量補充出現併發症 ! 因此有必要仔細了解一下癌患如何補充營養能量,以幫助他們重獲生活品質,並最終能痊癒恢復健康。
癌症病患如何補充營養 ?
據統計,百分之四十到八十的癌患有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 ) 的問題 ! 而營養不良更是末期癌患過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營養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頭頸部或消化道癌症,因放化療導致吞嚥消化困難 ; 或是癌症造成的惡質症 (cancer-associated
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 。 營養不良也會造成癌患對治療效果不佳及對治療出現副作用機率增加,進而造成癌患存活率下降
。
但是相對地,不是只要補充營養能量就萬無一失,還是有些人補充營養能量無效,甚至出現併發症。下文便敘述在特定時刻或疾病時,癌患營養能量如何補充 :
1. 癌症手術前後 : 有研究顯示 : 營養不良癌患在術前術後,補充營養能量, 可減少手術併發症發生及減少需住院天數 。 也有報告指出 (1) : 含精胺酸(arginine)、麩醯胺酸(glutamine)、魚油、支鏈脂肪酸、核苷酸(nucleotides)及核糖核酸( RNA)的免疫營養補充品(immunonutrition ),可以降低整體併發症、感染併發症及減少需住院天數
。
2. 骨髓移植(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 大部分接受異體骨髓移植的癌患,會發生嚴重的口腔黏膜炎,以至於嚴重影響進食,造成營養能量不足
。
此外急性排斥反應(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 GVHD),也會進一步影響消化道,造成營養不良
。
所以在移植前就要開始給予注射的營養能量補充,
直到適合進食為止,再改成口服的營養能量補充
。
這裡要特別強調麩醯胺酸的重要性 : 麩醯胺酸是一種重要的核苷酸前驅物,也是快速分裂細胞 (例如腸胃道黏膜細胞) 的重要能量來源,而且可以幫助修復,因為放化療造成的腸胃道黏膜細胞損傷 。 麩醯胺酸在身體有重大疾病時,算是有條件的必需胺基酸,但是因為不穩定,所以一般的全靜脈營養並不包括麩醯胺酸,需額外自行口服或注射的補充(2) 。
3. 頭頸部癌症 : 頭頸部癌症很多病患診斷時,都已在晚期,而且大多數頭頸部癌症及其外科切除,會影響咀嚼及吞嚥功能 ; 放化療還會進一步造成吞嚥困難、吞嚥疼痛及脫水,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營養不良及治療中斷 。 如果有適當給予營養支持,病患同樣能體重減輕較少、減少治療的併發症及減少需住院天數。 另外若在手術前後給予免疫營養補充品(immunonutrition ) (3),可以減少術後感染併發症及提升體內白蛋白(albumin)濃度。
4. 食道癌 : 很多食道癌病患就醫前都已有一段時間吞嚥困難,以至於病發時有百分之八十呈現營養不良狀態
。 同樣的,手術前後給予(4)營養能量補充, 也是可以大量減少術後併發症。
5. 癌末病患 : 癌末病患常因心理因素、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吞嚥困難、
虛弱、腸胃阻塞或意識障礙等,造成進食減退、水份及營養素攝取不足。特定病患(5)可考慮給予注射的營養能量補充。
哪些營養素可以幫助癌症病患抗癌 ?
此外近年來在基因營養功能醫學上,對於癌症病患營養支持療法有如下發現 :
補充鋅及硒(Selenium)(6),可改善消化道癌症病患臨床狀況 ; 單補充鋅(7),可改善頭頸部癌症病患預後,甚至有人提出(8)補充鋅可能可以預防多種癌症。
胺基酸營養的補充(9),也是營養不良癌患不可或缺的成份,尤其是白胺酸(leucine),可提供重要的支鏈胺基酸(10),以維持癌患的肌肉組織不萎縮。
研究發現,牛磺酸(taurine)(11)對化療引起的肝腎毒性,有保護作用。
薑黃素(curcumin)(12),可藉由提昇腸內琥珀酸(succinate)水平,而抑制大腸癌細胞生長及血管新生 ; 甚至薑黃素和(13)水飛薊素(Silymarin),兩者有加成抗大腸癌細胞作用。
槲皮素(quercetin)被發現(14)可以保護正常細胞,免於放化療副作用。
益生菌(probiotics)及益菌生(prebiotics)(15),被認為可協同作用,藉著改變腸道菌叢生態,造成大腸癌細胞基因表現改變,進而帶來預防大腸癌效果。
而補充消化酵素(16),再配合其他營養素補充,被發現可以改善胰臟癌治療效果。
對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17),可改變調節細胞週期停滯(cell
cycle arrest)的蛋白質表現,進而使得放療效果變好。
二羟基香豆素 (Oleanolate) 被發現(18),可藉由改變多種細胞訊息傳遞路徑,
進而可能造成癌症預防及治療作用。
菸鹼酸(niacin, vitamin B3) (19),對去氧核醣核酸(DNA)修復、基因體穩定,乃至於得癌風險都有重要影響。
褪黑激素(Melatonin) 因其抗氧化及刺激細胞凋亡作用 (20),被認為有預防及治療乳癌、前列腺癌、胃癌及大腸癌的作用。
另有研究顯示 (21) : 體內錳(Manganese)不足,和乳癌有關聯性。
鎂(Magnesium)被發現(22),可以減少因化療導致的周邊神經病變。
茄紅素(lycopene)被顯示(23) : 可藉由干擾細胞週期,而達到抑制乳癌細胞作用。
葉黃素(Lutein)也被證實(24),因其優異抗氧化作用,而能防癌。
檸烯(Limonene) 可藉由改變細胞訊息傳遞 (25),而預防乳癌、肝癌、肺癌等多種癌症。
大規模回朔分析發現 (26) : 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可以有效預防乳癌、前列腺癌及大腸癌。
有前瞻性研究結論 (27) : 維生素B12低和胃癌有相關性。
肌醇(Inositol)(28)可藉由調節細胞分化及增殖,而達到防癌效果。
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的吲哚素(Indole-3-carbinol),可藉由影響細胞激酶(29),而促成預防多種癌症。
甘草(Licorice)(30) 借由成分中的多酚,可誘發癌細胞凋亡。
甘胺酸(Glycine)(31) 可減少細胞激素,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所需的血管增生。
穀胱甘肽(Glutathione) (32) 早就被了解,它優異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癌症等多種慢性疾病。
有趣的是,熱門的關節保健品葡萄糖胺(Glucosamine) (33),居然也被發現,有預防大腸直腸癌的作用。
大規模整合分析發現(34) : 服用人蔘確實可以減少各種癌症風險。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 : 銀杏(Ginkgo biloba)(35)萃取物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可以抗癌。
薑(Ginger root)(36)被發現,可以調控細胞訊息傳遞分子,進而達到腸胃道癌症治療及預防的作用。
葉酸(Folate)不足(37, 38),被認為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有關聯。
植物中的類黃酮(flavonoids)(39),如攝取不足,可能和肺癌有關聯性。
輔酶Q₁₀(Coenzyme Q10)(40) 提供細胞能量及有抗氧化作用,對乳癌可能發揮治療作用。
肉桂(Cinnamon)(41)萃取物,被確認可以誘發癌症細胞凋亡。
膽鹼(Choline)(42)攝取不足,被發現和乳癌有關聯性。
兒茶素(catechin)(43)被認為有癌症預防功效。
左旋肉酸(L-carnitine)(44)可以有效改善化療病患疲勞症狀。
維生素D和鈣攝取不足(45)被發現是多種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
有研究指出(46) : 甜菜鹼(betaine)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
大蒜素(Allicin)(47)也被證實 : 可以引發大腸癌細胞凋亡。
附註:
1. 附圖已經原創作者同意使用 。
2. 歡迎分享,但如果用轉貼方式分享,請註明原出處。
References:
1. Intensive Care
Med. 2008;34(11):1980. Epub 2008 Jul 15.
2. Ann Intern Med. 1992;116(10):821.
3. Laryngoscope.
1999;109(6):915.
4. Ann Surg.
1982;196(2):203.
5. Clin Nutr.
2009;28(4):445.
6.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1) 55, 293–297
7.Nutrition. 1998
Jun;14(6):489-95.
8. Indian J Med
Res. 2010 Dec; 132(6): 676–682.
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1097-0142(19850101)55:1%2B%3C230::AID-CNCR2820551305%3E3.0.CO;2-I
10.
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36/1/237S/4664127
11.
http://www.cancerjournal.net/article.asp?issn=0973-1482;year=2015;volume=11;issue=2;spage=426;epage=432;aulast=Islambulchilar
12.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f501142k
13. J Cancer. 2016;
7(10): 1250–1257.
14. Curr Med Chem.
2015;22(26):3025-39.
15. Int J Mol Sci.
2008 May; 9(5): 854–863.
16. Nutr Cancer.
1999;33(2):117-24.
17.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Jun 1;65(2):517-27.
18. Int J Mol Sci.
2017 Mar; 18(3): 643.
19. Nutr Cancer.
2003;46(2):110-8.
20 Oncotarget. 2017
Jun 13; 8(24): 39896–39921.
21. Int J Clin Exp
Med. 2015; 8(3): 3671–3680.
22. Nutrients. 2018
Mar 23;10(4). pii: E398. doi: 10.3390/nu10040398.
23.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207/S15327914NC3601_14
2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cb.240590830
25.
https://ehp.niehs.nih.gov/doi/abs/10.1289/ehp.97105s4977
26.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635589409514310
27. Int J Cancer.
2017 Sep 15;141(6):1120-1129. doi: 10.1002/ijc.30809. Epub 2017 Jun 21.
28. Nutr Cancer.
2006;55(2):109-25.
2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528630400186X
30. Nutr Cancer.
2001;39(1):1-11.
31.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Jun;22 Suppl 1:S62-4.
32.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ume 134, Issue 3, 1 March 2004, Pages 489–492,
33.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8 Mar;29(3):389-397. doi: 10.1007/s10552-018-1003-6. Epub 2018 Feb
6.
34. J Ginseng Res.
2016 Jul; 40(3): 269–277.
3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46/j.1472-8206.2003.00156.x
36.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5; 2015: 142979.
37.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101, Issue 6, 18 March 2009, Pages
432–435
38.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ume 133, Issue 11, 1 November 2003, Pages 3731S–3739S
39. Nutr Cancer.
2012;64(7):964-74. doi: 10.1080/01635581.2012.717677.
4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291X8471401X
41. BMC Cancer.
2010; 10: 392.
42.
https://www.fasebj.org/doi/abs/10.1096/fj.07-101279
4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4320505012415
4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9900705002613
45.
http://ar.iiarjournals.org/content/29/9/3687.full
4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606601
47. Nutr Cancer.
2010;62(7):947-57. doi: 10.1080/01635581.2010.50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