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疾病 (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
***重點整理***
1.
胃食道逆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 就是在飯後,胃內的內容物向上進入食道裡 。這在嬰兒、兒童及成人,只要不引起任何不適、食道灼傷或任何併發症的話,都算是一種正常短暫的生理現象 。
2.
胃食道逆流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的胃食道逆流現象,常發生在夜晚睡眠時,會引起諸如逆流性食道炎或體重減輕等併發症。
3.
胃食道逆流疾病在成人的兩大典型症狀表現,就是火燒心(heartburn)及食物逆流(regurgitation) 。
4.
如果一個嬰兒溢奶又合併生長遲緩 、 拒食 、 躁動不安 、 持續喘鳴甚至呼吸暫停等,都要高度懷疑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5.
輕度或間歇症狀的成人,首重生活型態矯正,諸如 : 減重、睡覺時床頭抬高及避免特殊食物,諸如 : 巧克力、咖啡因飲料、油膩食物、辣的食物、碳酸飲料及薄荷 。
6.
如果狀況還是改善有限,則給予藥物 。 目前有制酸劑(Antacids)、藻酸鹽 (alginates)及H2受體阻抗劑 (Histamine2 receptor antagonist )可選用。嚴重或持續症狀的成人,則考慮給予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
7.
醫學文獻上,對過敏性蕁麻疹確定有效果的營養品補充有 : 褪黑激素(Melatonin)(1)、薑(2)、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5)、洋甘菊(Chamomile(6)、魚油(7)、益生菌(8,9)、維生素A、C、E(10)、β-胡蘿蔔素(β-carotene)(11)、槲皮素(quercetin)、植物類黃酮(flavonoids)、維生素E(Vitamin E, α-tocopherol)(12)、榖胱甘肽(glutathione)(13)、茄紅素(Lycopene)(14)、維生素D(15)、鐵(16)、色氨酸(Tryptophan)(17) 。
(((本文開始)))
甚麼是胃食道逆流 ?
胃食道逆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 顧名思義,就是在飯後,胃內的內容物向上進入食道裡 。 這種現象很少發生在夜晚睡眠時,這在嬰兒、兒童及成人,只要不引起任何不適、食道灼傷或任何併發症的話,都算是一種正常短暫的生理現象 。
甚麼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
相反地,胃食道逆流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的胃食道逆流現象,常發生在夜晚睡眠時, 會引起諸如逆流性食道炎或體重減輕等併發症, 各年齡層的症狀及併發症各有不同 。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症狀 ?
胃食道逆流疾病在成人的兩大典型症狀表現,就是火燒心( heartburn)及食物逆流(regurgitation)。火燒心,通常發生在飯後 : 病患主觀感覺在胸骨後方有灼熱感 。 食物逆流則是病患少量胃內食物合併酸性物質, 向上跑到嘴內或咽下部 。 其他可能症狀,尚包括吞嚥困難、胸痛、胃灼熱感、咽喉異物感( globus sensation)或吞嚥疼痛(odynophagia) ; 少見的是甚至造成慢性咳嗽及喘鳴(wheezing)。 一歲以下嬰兒,以溢奶作表現的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非常常見 。
嬰幼兒常吐溢奶原因是 ?
統計顯示 , 三個月以下嬰兒 , 有一半左右 , 一天至少會溢奶一次 ; 到了十二個月大 , 則減少到百分之五 。 但絕大多數只要生長良好 , 餵食正常不躁動,就表示只是單純生理性胃食道逆流, 而不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 相對的 , 如果一個嬰兒溢奶又合併生長遲緩、拒食、躁動不安 、 持續喘鳴甚至呼吸暫停等,都要高度懷疑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何謂非典型胃食道逆流 ?
一般說來,成人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 就可以作為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臨床診斷 。 但如果是非典型症狀諸如胸痛等,就必須先排除其他問題, 才能下此診斷 ; 甚至必要時安排胃鏡檢查,以偵測是否有其他併發症。
如何診斷嬰幼兒胃食道逆流疾病 ?
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如火燒心的典型症狀,診斷上較為棘手 。首先異常胃食道逆流或一直嘔吐的孩子, 一定要先排除諸如腸胃道阻塞、腸胃炎、腦壓增加、感染、 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阻塞性尿路疾病、中毒及心衰竭等 。 排除之後,萬一必要時,再安排食道酸鹼度偵測( Esophageal pH and impedance monitoring)、上腸胃道攝影或是胃鏡檢查。
成人胃食道逆流疾病的保健 ?
治療方面,輕度或間歇症狀的成人,首重生活型態矯正,諸如 : 減重、睡覺時床頭抬高及避免特殊食物,諸如 : 巧克力、咖啡因飲 料、油膩食物、辣的食物、碳酸飲料及薄荷 。 此外避免菸酒及穿緊身衣物、 嚼口香糖或含口含片以時常吞嚥口水中和胃酸、 練習腹式呼吸以加強下食道括約肌力量,皆有效果 。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 ?
如果狀況還是改善有限,則給予藥物 。 目前有制酸劑(Antacids)、藻酸鹽 (alginates)及H2受體阻抗劑 (Histamine2 receptor antagonist )可選用。嚴重或持續症狀的成人,則考慮給予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
重點是嚴重的成人,會合併嚴重糜爛性食道炎,治療完全後, 仍需追蹤胃鏡檢查。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 ?
嬰幼兒生活型態矯正治療包括 : 避免餵食牛乳(有過敏史兒童)、餵食母乳、 配方奶或母奶內加米糊、避免過度餵食或少量多餐、 喝奶後保持直立姿勢半小時及避免二手菸 。 如果還是無效,再考慮藥物治療 。 一般建議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營養補充 ?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在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上,則有以下發現 :
褪黑激素(Melatonin)被發現(1), 可能可以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
薑也被發現(2),可能可以改善兒童胃食道逆流及消化不良症狀, 薑也可促進成人胃部排空(3,4)。
甘草中的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被發現,和藥物一起使用,對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治療有加乘效果( 5)。
洋甘菊(Chamomile)內的成份(6), 被認為可以制酸及緩解胃部不適。
有實驗證實(7) : 魚油對胃食道逆流造成的食道發炎有療效。
另有重量級期刊證實(8,9) : 益生菌可以直接改善胃食道逆流。
維生素A、C、E被發現(10) : 不但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疾病, 也可預防因為胃食道逆流疾病引發的併發症。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11)則確定可以減緩胃 食道逆流疾病不適症狀。
實驗證實 : 槲皮素(quercetin)、植物類黃酮( flavonoids)及維生素E(Vitamin E, α-tocopherol)(12),可緩解因胃食道逆流疾病, 造成的食道發炎。
氧化性的傷害,是胃食道逆流疾病,所造成的食道發炎病理機轉 。 故若補充榖胱甘肽(glutathione)這種抗氧化劑( 13),就可減少食道發炎。
同樣的抗氧化機轉,茄紅素(Lycopene)(14)也可減少 胃食道逆流疾病,所造成的食道發炎。
因胃食道逆流疾病,所造成的食道癌前病變巴雷斯特食道( Barrett's esophagus),病患血中維生素D普遍較低(15) 。
長期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病患,需注意缺鐵性貧血的可能, 必要時給予鐵劑(16)。
研究證實 : 色氨酸(Tryptophan)可預防因胃食道逆流疾病, 所造成的食道發炎(17) 。
附註: 1. 附圖已經原創作者同意使用 。
2. 歡迎分享,但如果用轉貼方式分享 , 請註明原出處。
3. 本文出自臉書"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1.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08 Jul-Aug;14(4):54-8 2. https://www.ncbi.nlm.nih. gov/pmc/articles/PMC4928719/
3.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20:436–440. doi: 10.1097/MEG.0b013e3282f4b224.
4. Int. J. Clin. Pharmacol.Ther. 1999;37:341–346.
5. Clin Exp Gastroenterol. 2013; 6: 27–33.
6. Mol Med Report. 2010 Nov 1; 3(6): 895–901. doi: [10.3892/mmr.2010.377] 7. https://www.ncbi.nlm.nih. gov/pmc/articles/PMC5050728/
8. JAMA Pediatr. 2014;168(3):228-233. 9. https://onlinelibrary. wiley.com/doi/abs/10.1111/j. 1365-2362.2010.02425.x
10. Coll Antropol. 2012 Sep;36(3):867-72
12.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Volume 589, Issues 1–3, 28 July 2008, Pages 233-238
13.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30, Issue 8, 15 April 2001, Pages 905-915
17. Pharmacol Res. 2011 Sep;64(3):249-57. doi: 10.1016/j.phrs.2011.04.004. Epub 2011 Apr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