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

 

兒童能打瘦瘦針嗎 ?

         胡文龍 醫師

 

 

 

一 瘦瘦針簡介

 

「瘦瘦針」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模擬人體腸道自然分泌的一種賀爾蒙,稱為「類升糖素胜肽-1」或「腸泌素」(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

「瘦瘦針」(例如含有 Semaglutide Liraglutide 的藥物)就是 GLP-1 受體促效劑,它通過結合並活化體內的 GLP-1 受體來發揮作用,從而達到體重管理的效果。

其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

抑制食慾(降低飢餓感): 藥物作用於大腦(特別是下視丘的食慾中樞),讓人容易感到飽足,並減弱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從根本上減少熱量攝取。

延緩胃排空: 減慢食物離開胃部的速度,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更長,進一步增加飽足感並延長飽足持續時間。

血糖調節(促進胰島素分泌): 在血糖濃度高時,它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同時抑制升糖素分泌,有助於穩定和降低血糖,這也是它最初作為第二型糖尿病藥物開發的原因。

總結來說,「瘦瘦針」是通過影響食慾控制和腸胃蠕動,來幫助使用者自然減少進食量,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

 

二 兒童能打瘦瘦針嗎 ?

 

瘦瘦針(腸泌素類藥物)在兒童的應用目前仍需謹慎評估,因為其長期安全性對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尚需要許多進一步研究。若要為肥胖兒童減重,務必先諮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並了解潛在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此外,在考慮使用瘦瘦針之前,改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及確保充足睡眠,是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更為重要的基礎。

 
瘦瘦針在兒童應用上的考量
長期安全性:兒童身體仍在發育中,使用瘦瘦針的長期安全性是主要考量點。
專業評估:任何減重需求都必須先諮詢專業醫師,特別是兒童內分泌科醫師,以先進行全方位的評估。
副作用:兒童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也需一併考量與處理。


對兒童減重的其他重要建議
均衡飲食:減少甜食、油炸物,選擇原型食物,並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支持成長發育。
規律運動:運動不僅能幫助減重,也有助於兒童長高。
充足睡眠:睡眠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育至關重要。


總結
瘦瘦針並非兒童減重的首選,應在專業醫師評估下謹慎使用。更優先、安全且重要的做法是透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和確保充足睡眠來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

 

 

三 兒童打瘦瘦針的相關研究

 

若是經過全面性評估,確實需要施打瘦瘦針,目前有比較多相關研究的有兩種藥物,分別是Semaglutide(索馬魯肽)及Liraglutide(利拉魯肽)。

 

 

Semaglutide(索馬魯肽)及Liraglutide(利拉魯肽) 的比較

 

Semaglutide(索馬魯肽)為首選建議:

對於選擇藥物治療的患者,建議使用皮下注射 semaglutide 而非其他藥物。

 

療效顯著: Semaglutide 是一種每週一次的皮下注射 GLP-1 類似物。一項針對大於12歲青少年的臨床試驗顯示(1),配合飲食和運動,每週注射 2.4 mg semaglutide 會有顯著的體重減輕,效果遠優於 liraglutide

體重平均變化為 -17.7 kgBMI 變化為 -6 kg/m2

副作用: 胃腸道不適常見,但通常是症狀輕微,以至於很少導致停藥。

核准用途: 在美國已獲准用於治療12歲以上青少年肥胖以及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劑型: 口服劑型(Rybelsus)已獲批用於成人第二型糖尿病,但尚未評估其用於體重管理。

 

Liraglutide(利拉魯肽)療效較溫和:

• Liraglutide 也是一種 GLP-1 類似物,但其在青少年試驗中帶來的體重減輕效果較為溫和(BMI 變化約 -1.58 kg/m2 或體重變化約 -4.50 kg)。

 

兒童用途: 在一項針對 6 12歲兒童的試驗中(2)liraglutide 顯示出能減少 BMI

 

限制: 使用 liraglutide 的限制在於胃腸道副作用發生率高(約 80%)以及需要每天皮下注射。

 

核准用途:在美國獲准用於 12歲及以上青少年的體重管理,也是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的二線治療。

 

共同監測事項

對於使用 semaglutide liraglutide GLP-1 類似物的患者,建議監測憂鬱症狀和自殺意念,儘管現有數據對其關聯性存在分歧,甚至有觀察性研究顯示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總結來說,在藥物治療肥胖方面,Semaglutide 因其每週一次的注射頻率和在青少年中顯示的更顯著的減重效果而被建議作為首選,但兩者都需要監測胃腸道副作用和情緒及自殺意念。

 

Semaglutide(索馬魯肽)及Liraglutide(利拉魯肽)比較表:


References :

1. N Engl J Med. 2022;387(24):2245. Epub 2022 Nov 2. 

2. N Engl J Med. 2025;392(6):555. Epub 2024 Se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