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解新冠疫情造成的心理鬱卒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
台灣近期疫情嚴重,原訂5月28日結束的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一直要到端午節3天連假結束為止。原本已停課兩周的學童雀躍不已,但大多數受疫情影響經濟及生活的一般民眾,卻很難笑得出來。
覺得被疫情限制措施影響到心情的民眾,其實你並不孤單。事實上,害怕染疫以及大規模封鎖的結果,劇烈的影響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根據今年三月一項橫跨七國的共同研究(1),半數以上的民眾,都受到疫情造成的心理衝擊,包括不同程度的壓力、憂鬱、焦慮以及創傷後症候群。
疫情造成的心理壓力,會對我們有多面向的影響,包括:感覺沮喪、擔憂、挫折;精力及食慾改變;難集中注意力;睡眠障礙;心身症(頭痛、皮疹等);慢性病惡化;心理疾病惡化;吸菸及飲酒增加等。
那麼如何減少疫情造成的心理鬱卒呢 ? 下面是實際的建議:
1. 減少從媒體接收的疫情新聞時間。頂多一天看新聞兩三次,從各式媒體長時間接收疫情新聞,只會讓人更加心煩。
2. 每天做一些讓你喜歡,又可以放鬆心情的事情。
3. 利用電話、社交媒體或是網路視訊和朋友保持聯繫。
4. 尋求信仰支持。
5. 照顧好身體健康:睡眠充足;飲食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持續感染預防措施;靜坐;注射疫苗。
6. 避免高糖、高油飲食(2)。
7. 減少吸菸(3)、咖啡因飲料(4)。
8. 使用迷迭香 (Rosmarinus
officinalis)精油(5)。
9. 營養素補充:許多食物含特定營養素,可以有效幫助減緩心理壓力,減少焦慮感,讓日子感受更輕鬆。
富含鎂的食物(海茸、海帶、南瓜子、瓜子、葵
瓜子、巧克力、紫菜、芝麻)(6);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糙米、胚芽米、小麥胚芽、葵瓜子、麥片、肝臟、、金針、海茸、海苔、九孔、紅毛苔、紫菜等)(7);
富含鋅的食物(牡蠣、小麥胚芽、豬腳、螃蟹、南瓜子、
木耳、肝臟、魚卵、香菇、牛肉)(8);
富含葉黃素( Lutein)及玉米黃素(Zeaxanthin) 的食物(蘿蔔葉、菠菜、地瓜葉、南瓜、綠花椰菜、胡蘿蔔、蛋、柳丁、番茄、高麗菜、玉米、柳橙、芥藍)(9)
富含色氨酸 (Tryptophan) 的食物(淡菜、紅毛苔、大紅豆、瓜子、干貝、海苔、黃豆、火雞肉、鱸魚、小魚干)(10)
其他對減緩心理壓力有幫助的營養素還有:維生素D(11)、維生素C(12)、茶胺酸(13)、金雀異黃酮(14)、紅景天(15)、槲皮素(16)、益生菌(17)、魚油(18)、檸檬香蜂草(19)、褪黑激素(20)、離胺酸及精胺酸(21)、檸烯(22)、組胺酸(23)、人參(24)、藍莓(25)、黃耆(26)、穿心蓮(27)。
附註: 1. 附圖已經原創作者同意使用 。
2. 歡迎分享,但如果用轉貼方式分享 , 請註明原出處。
3. 本文出自臉書"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functionalmedicine.DrHu/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33558/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62204/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00451/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68773/
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273038/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61127/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770181/
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38454/
9.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28415X.2017.1286445
1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28667/
1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10-020-02002-0
1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45879/
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36118/
1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600997/
1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325481/
1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044120/
1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30409/
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909818/
1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908682/
2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0496143/
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510493/
2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125633/ 2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938415002498
2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28357/
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00943/
2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66712/
2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03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