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倦)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
***重點整理***
1. 人們有時會感到疲勞,但是通常自己都知道自己疲勞的原因,重點是只要經過適當休息,疲勞感就會很快消除。
2. 對於少數人,疲勞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會莫名其妙地長期感到疲勞,甚至造成完全不能工作,生活也大受影響。
3. 這樣長期為疲勞倦怠所苦,卻又無法找出真正原因的狀況定義為慢性疲勞(倦)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確切原因至今未明。
4. 病患一般以青、中年為多,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
5. 身體檢查部份基本上都算正常,沒有發燒。有些人會有關節疼痛,但未合併關節紅腫或運動受限的現象。
6. 臨床上會造成慢性疲勞現象的原因非常多,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只占慢性疲勞原因的一小部分,重點是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一定要先排除可能引起慢性疲勞的疾病!
7. 治療上以支持療法為主,除了治療疲勞等主要症狀外,也要治療合併的問題。適度運動、保持適當體重、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學會跟自己的壓力共處及泡溫水澡皆有助於減緩慢性疲勞。
8. 目前對慢性疲勞症候群並沒有特定的藥物治療,只能透過個別藥物來紓緩各種症狀。而目前也並無證據顯示,藥物對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長期助益。另外認知行為療法可能也對部分患者有效果。
9. 醫學文獻上,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確定有效果的營養品補充有 : 鋅 (1)、維生素E(2)、維生素D(3)、維生素C(4)、維生素B12及葉酸(5)、維生素B6(6)、輔酶Q10(co-enzyme Q10)(7)、色氨酸(Tryptophan)(8)、酪胺酸(Tyrosine)(9)、紅景天(Rhodiola rosea)(10)、槲皮素(Quercetin)(11)、益生菌(12)、褪黑激素(melatonin)(13)、鎂(14)、魚油(15)、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16)、維生素D及鐵(17)、碘(18)、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及銀杏(Ginkgo biloba)(19)、D-核糖(D-ribose)(20)、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21)、人參(ginseng)(22)、γ-次亞麻油酸(Gamma-Linolenic
acid)(23)、多酚類物質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24)、脫氫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25)、薑黃素(curcumin)(26)、兒茶素(Catechin)(27)、左旋肉鹼(L-carnitine)(28)、蘆薈(Aloe vera)及左旋精胺酸(L-Arginine)(29)。
(((本文開始)))
你累了嗎
?
人們有時會感到疲勞,但是通常自己都知道自己疲勞的原因,重點是只要經過適當休息, 疲勞感就會很快消除。但是對於少數人,疲 勞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會莫名其妙地長期感到疲勞,甚至造成完全不能工作,生活也大受影響。 實際上,美國醫界在 1988年已將這樣長期為疲勞倦怠所苦,卻又無法找出真正原因的狀況定義為慢性疲勞 (倦)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確切原因至今未明,慢性疲勞症候群最明顯的症狀 ,就是會無原因地感到長期疲倦,甚至造成完全不能工作,生活也大受影響。
多少人有慢性疲勞症候群
?
雖然很多人都會常感覺疲勞,但是真正符合慢性疲勞症候群定義的病患卻不多 。病患一般以青、中年為多,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可能是因為現代女性就業機會多,還得兼顧傳統女性角色,在多重壓力下,疲勞的症狀便一一出現。 但偶爾也有兒童或老年人符合診斷標準。研究顯示 ,約百分之十二的人口為此所苦。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 ?
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可能原因眾說紛紜,目前尚無確定答案。最常提出的有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差異 (Immune system differences)、內分泌代謝失調、神經性低血壓、憂鬱、 睡眠障礙及基因表現差異等。最新的代謝體學(metabolomics) 研究,則直指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是一種代謝減退症候群 (hypometabolic syndrome)所導致。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
特殊的是,不是每一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都一模一樣 ! 但有一些主要症狀幾乎所有病患都有
:
發病可以是在小感冒後突然出現 ,或者在數月內慢慢出現
非常的疲勞,且附帶其他症狀,諸如睡不好、認知改變
過度體能活動後,症狀會加重
患者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病前,不但無任何慢性毛病,諸如慢性頭痛、慢性背痛等 ,甚至除慢性疲勞症候群以外,身體功能還不錯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檢查
?
身體檢查部份基本上都算正常,沒有發燒。有些人會有關節疼痛,但未合併關節紅腫或運動受限的現象 。肌肉雖易疲勞,但是肌力,甚至肌肉切片都屬正常 。少數人合併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但是切片檢查結果正常 。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鑑別診斷
?
臨床上會造成慢性疲勞現象的原因非常多,鑑別診斷包括心肺功能不佳、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電解質不平衡、肝腎功能不佳、貧血、腫瘤疾病、感染、自體免疫疾病、纖維肌痛、憂鬱症、焦慮症、多發性硬化症、藥物副作用、酒精及毒品濫用等 。要強調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只占慢性疲勞原因的一小部分 ,重點是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一定要先排除以上疾病!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 ?
目前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依照2015年醫學研究所的標準(2015 Institute of Medicine
criteria) :
一 . 下列三項症狀都具備 :
發病後在職業、教育、社會及個人活動都大幅減少,且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 ,並合併極度的疲勞。這種現象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而且疲勞不是因為持續過度操勞所引發 ,疲勞也不會因為休息而大幅減緩。
發病前能正常忍受的體力及腦力壓力來源,例如慢跑或加班,發病後會讓患者疲勞症狀加重 。
無法恢復精力的睡眠。
二 . 再加上下列兩項症狀之一
:
在體力、勞力、智力或時間壓力下,出現思考或執行功能障礙。
只要站著,就會症狀加劇 ; 躺著則會症狀減緩。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治療上以支持療法為主,除了治療疲勞等主要症狀外,也要治療合併的問題 ,諸如 : 睡眠障礙、疼痛、憂鬱、焦慮、記憶及專注障礙、頭暈等。
長期來說,運動可以改善疲勞症狀,也可維持身體活動機能。但是許多患者在 過度體能活動後,疲勞症狀反而會加重 ! 所以適度運動,並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非常重要。
體重過胖或過瘦都會造成體力不佳易疲憊,所以保持適當體重有助減緩 疲勞症狀。
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提升睡眠品質,必要時戒飲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
計劃和安排好你的日常事務,確保一天裡不會太忙亂和辛苦。要學會跟自己的壓力共處,找出每天精神體力最好的時光,做最重要的事 。為自己擬定一份做得到的計劃,減少過度勞累或情緒緊繃 。
泡溫水澡能讓副交感神經活化,而讓整個人情緒較穩定。
目前對慢性疲勞症候群並沒有特定的藥物治療,只能透過個別藥物來紓緩各種症狀,像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頭痛、肌肉痛或輕微 發燒,如果有憂鬱症狀,則是用鎮靜作用較低的抗憂鬱症藥物。 而目前也並無證據顯示,藥物對治療 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長期助益。另外認知行為療法可能也對部分患者有效果。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營養補充
?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療法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上,則有以下發現 :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鋅不足 (1)。
維生素E過低,會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氧化壓力增加(2)。
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精神症狀(3)。
補充維生素C,可以改善疲勞症狀(4)。
補充維生素B12及葉酸,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症狀(5) 。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維生素B6不足(6)。
補充輔酶Q10(co-enzyme Q10),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生化指標及疲勞症狀 (7)。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色氨酸(Tryptophan)不足(8) 。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酪胺酸(Tyrosine)不足(9) 。
紅景天(Rhodiola
rosea),可有效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疲勞症狀(10)。
槲皮素(Quercetin)的優異抗氧化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症狀 (11)。
益生菌可藉由改善腸道菌相,而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助益(12)。
褪黑激素(melatonin),可有效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疲勞症狀 (13)。
權威期刊刊登,補充鎂,可有效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症狀(14) 。
補充魚油,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助益(15)。
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可藉由減少發炎介質,而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16)。
有研究指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及鐵較低(17) 。
部份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補充碘可能有效(18)。
谷胱甘肽(Glutathione)及銀杏(Ginkgo
biloba),可藉降低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氧化壓力,而減緩症狀 (19)。
飲食補充D-核糖(D-ribose),可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20)。
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 不足 (21)。
人參(ginseng)可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疲勞症狀(22) 。
γ-次亞麻油酸(Gamma-Linolenic
acid),可藉由去除自由基,而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23) 。
多酚類物質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可以緩解及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24) 。
補充脫氫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可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25)。
研究顯示,給予八周薑黃素(curcumin),可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26)。
兒茶素(Catechin)可藉降低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體內氧化壓力 ,而減緩症狀(27)。
左旋肉鹼(L-carnitine)為一安全有效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緩解劑 (28)。
補充蘆薈(Aloe vera)及左旋精胺酸(L-Arginine),可減緩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29)。
附註: 1. 附圖已經原創作者同意使用 。
2. 歡迎分享,但如果用轉貼方式分享 , 請註明原出處。
3. 本文出自臉書"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References:
7.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5 Mar 10; 22(8): 679–685.
8. BMC Res Notes.
2014; 7: 650.
9. Clin Sci
(Lond). 2003 Aug;105(2):213-8
10. Complement Med
Res. 2017;24(1):46-52.
11. J Med Food. 2002
Winter;5(4):211-20.
13. Eur J Neurol. 2006
Jan;13(1):55-60
14. Lancet. 1991
Mar 30;337(8744):757-60.
15. Neuro
Endocrinol Lett. 2005 Dec;26(6):745-51.
16. J
Neuroinflammation. 2014; 11: 168.
17. South Med J. 2011
Aug;104(8):609-11
19. Altern Med
Rev. 2001 Oct;6(5):450-9.
23. J Clin Pathol. 2007
Feb;60(2):122-4. Epub 2006 Aug 25.
24. Behav Brain
Res. 2009 Dec 28;205(2):414-20.
25. J Clin
Rheumatol. 1999 Apr;5(2):56-9.
27. J Med Food. 2005
Spring;8(1):47-52.
28. Neuropsychobiology. 1997;35(1):16-23.